殷切希望,谆谆教诲——纪念爷爷朱德诞辰 130周年
殷切希望,谆谆教诲
——纪念爷爷朱德诞辰 130周年
朱和平
[摘要]我的爷爷朱德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了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深受人民的爱戴。他始终保持朴素廉洁的作风,一生清廉,一生俭朴,他要求我们勤俭持家,对党对祖国对人民无限忠诚。要做又红又专的接班人,是爷爷对我们的要求和期盼。“红”就是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祖国无私奉献;“专”就是要学好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努力成为一个领域或一个行业的行家里手。爷爷还高度重视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和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希望我们去报考军事院校,为我军的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今年是我的爷爷朱德诞辰 130周年。爷爷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了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深受人民的爱戴。
我出生 8个月就被抱到爷爷、奶奶身边,多年的共同生活,给我留下深刻记忆的不仅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还有爷爷言谈话语中的谆谆教诲,以及他身体力行传承给我们的家风。
我们朱家的家风是:“立德树人,勤俭持家。”立德树人就是“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这是爷爷用自己高尚的品德为我们朱家的家风注入的时代内涵。勤俭持家是继承了我们朱家祖祖代代延续下来的修身齐家的传统。爷爷留给我们的家训是:要做又红又专的革命接班人。家规是:不准使用爷爷的小轿车;不准以爷爷的名义办事;不准追求吃、喝、玩、乐的享乐主义。
家风、家训与家规是一个整体,贯穿于我们全家的日常生活中,这是爷爷奶奶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勤俭持家,永葆劳动人民的本色
新中国成立后,爷爷担任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生活条件虽然改善了,但他始终保持朴素廉洁的作风,仍然以人民军队普通一兵和劳动人民普通一员的身份出现,并把这种朴实无华、勤俭廉洁的美德,作为家风传给我们后辈。
爷爷反复对我们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强调:“粗茶淡饭,吃饱就行了,衣服干干净净,穿暖就行了,不然就不好到工农中去了。”1960年 10月,爷爷写下一首贤文诗:“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勤俭建国家,永久是真言。”我们朱家后代和所有曾在爷爷身边的工作人员都认为,这首诗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爷爷一生清廉,每一分钱、每一笔账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从党中央进驻北京起,我们家就建了账本。那时虽然还没有实行工资制,但每个月津贴补助已比战争年代有了较大的提高。从进城开始,家中日常开销,如买生活用品、柴米油盐、去人民大会堂开会费用、外出调研视察交伙食费、我们的学费等等,一笔笔都记得很清楚。爷爷在世时由工作人员管家,定期向爷爷汇报。爷爷去世后,我们家的生活管理和账目一直由奶奶亲自负责,每一笔开支她都亲自过问。1988年夏天,奶奶年纪大了,叫我来管家。直到这时,我才接触到我们家的账本,这是爷爷一生朴素廉洁的最好证明。例如:
1963年11月份收支
应收十一月工资 404.80元
扣月租费(房) 59.66元
扣澡费 2.00元
总司令交党费(按规定,爷爷党费每月应交4元,但他主动交10元。) 10.00元
总司令去北京饭店理发 6次 5.20元
总司令去香山散步付茶水费 0.20元
给首长买针和线共用钱 0.93元
买肥皂 8条 4.56元
洗染布衣服 1.20元
织补黄上衣 8.80元
给首长买怎样写毛笔字的字帖 1.28元
给朱援朝、朱和平买内部饭票 16.00元
春元 11月份伙食费和零用钱 16.00元
小兰 11月份和 12月份伙食费零用钱 40.00元
朱和在北京医院看病的药费 4.30元
朱和 11月份伙食费和零用钱 16.00元
朱和 63年第一学期的住宿费 2.50元
付供应科买大米白面菜水果等用钱 164.10元
付特灶伙食费(当时中南海有特灶、小灶和大灶。中央首长在特灶用餐,中办机关领导和首长秘书在小灶用餐,普通工作人员在大灶用餐。1962年以后,爷爷虽然将我和哥哥援朝留在身边,但他让我们平时到大灶吃饭。) 12.10元
付服务科洗衣费 0.95元
本月总共支出 365.78元
用本月收入开支外还有洋 39.02元
加以上转来存洋 [397.37]现共存洋 436.39元
翻开账本我还发现,爷爷的工资不是越来越多,而是越来越少。1955年实行工资制后,爷爷的工资是649.6元,那时正是我家人口最多的时期,经常超支。尽管如此,为减轻国家负担,他又连续3次主动申请减薪。到了1957年1月,变成了579.5元。1959年4月,又变成了460元。从1960年10月以后,爷爷的工资一直是404.8元。
爷爷去世后,奶奶让我和秘书尹庆民、警卫员李廷良、徐宏、刘炳文、护士盛菊花给爷爷换衣服。可我们在家里找来找去,竟没有找到一件新衣服。直到这时我们才想起来,爷爷已经多年没有做新衣服了。最后,奶奶决定让爷爷穿他接见外宾时常穿的那件灰色中山装。当我们把衣服找出来,奶奶手捧着这件中山装,泣不成声:“老总啊,你一生俭朴,这件中山装你穿了多年,你就穿着它走吧!”
爷爷虽然一生俭朴,但他对党和国家却很大方。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去世后,将稿费交爷爷处理,爷爷全部捐献给了国家。爷爷省吃俭用共积蓄了两万多元钱,爷爷去世后,奶奶让我协助她给中央办公厅写了一封信,按照爷爷的嘱咐,将这些钱作为最后一次党费全部交给了党组织。
爷爷虽然没有给儿女子孙留下什么物质财产,但他给我们留下了比什么都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作风。
立德树人,做又红又专的革命接班人
爷爷奶奶虽然工作很忙,但对我的成长却十分关心,特别关心我的学习情况。我上小学的时候,奶奶多次参加了我的家长会。校长和老师们跟奶奶都很熟悉。开家长会时,奶奶和其他同学的家长一样,坐在我们班的教室里,听班主任老师讲评我们的学习情况。由于我们班里优秀的同学特别多,所以想得到班主任老师的表扬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次老师表扬到我,奶奶回家后就特别高兴。如果老师点名批评了我,奶奶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找我谈话,对我进行批评教育,要求我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我刚上小学时,爷爷曾把我揽在他的怀里,抚摸着我的头说:“你要好好学习,学好了才有出息,才能当好革命的接班人。”
新中国成立初期,爷爷为报答当年家乡亲人举债供他读书的恩情,将兄弟们的后代接到北京读书,我家曾是中南海里的一个大家庭。1962年,国家遭遇自然灾害。有一次吃饭,爷爷奶奶专门安排了由马齿菜、野苋菜和苦菜组成的一桌菜,爷爷边吃边对我们说:“这菜苦吗?长征时我们连这样的菜都没得吃!现在毛主席领导人民克服困难,带头不吃肉,我们都要听毛主席的话,同人民共艰苦!”爷爷还决定能住校的、已经参加工作的、父母在京的孩子一律离开中南海,到群众中生活。这样,孩子们按爷爷的要求纷纷离开了中南海,家中只留下我、援朝、春元、小兰 4个孩子(朱和虽然住校,但父母在四川,周日回来),这样,家中的人口逐渐少了。后来小兰、朱和、春元上大学了,援朝住校了,只剩下我留在他们身边,我伴他们度过了“文革”初期那段艰难的岁月。爷爷平时在玉泉山办公,专门交待奶奶带我到中南海机关大灶食堂吃饭,不许搞特殊化。
爷爷对我们说:“你们在我身边,我就要尽到我的责任,把你们培养成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1964年,当爷爷得知我和小兰、春元还没有《毛泽东选集》的时候,立即送给我们每人一套《毛泽东选集》,并在小兰的那套《毛泽东选集》的扉页上亲笔题词:“读毛主席的书,做又红又专的接班人。”
1963年 12月 26日,是毛主席的 70岁生日,爷爷奶奶专门召集全家共同吃了一顿午饭。我的父母看到爷爷心情愉快,就向爷爷提出了一个请求,饭后留下一幅墨宝,爷爷高兴地答应了。午饭后,爷爷略微思考了一下,提笔写下了“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决反对修正主义,发奋图强,自力更生,勤俭建国,勤俭持家,勤俭办一切事业,做一个又红又专的接班人”55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大家都被爷爷那行云流水般的书法所感染,情不自禁地拍手称赞!爷爷说:“给你们写了,不是让你们挂在家里好看,而是要你们照着做!”
爷爷写下的 55个大字,诠释了他倡导的我们朱家家风的深刻含义。“要做又红又专的接班人”就是他老人家对我们的要求和期盼,成为我们的家训。“红”就是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祖国无私奉献;“专”就是要学好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努力成为一个领域或一个行业的行家里手。
爷爷不仅对我们严格要求,还亲自带领我们一起学习。爷爷认为,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最主要的是要学好马列主义和毛主席的著作,这是最根本、最基础的环节。他常说:“不懂得马列主义,不懂得哲学,什么工作也做不好!”那时爷爷工作很忙,经常外出视察调研,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书籍,一有空就和工作人员共同学习。等我长大了一些,爷爷就带着我重点学习《毛泽东选集》。晚年时,他老人家眼睛花了,精力也不如以前了,但每天仍抽出大量的时间刻苦读书。我每次回家都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念书给他听。1973年以前,他已通读《毛泽东选集》8遍。1974年,88岁高龄的爷爷又完成了第 9次通读。有时,爷爷见我读书时不提问,就笑着说:“不要怕问问题,不懂的地方,就大胆地问,所谓学问,就是既要学,也要问。”还说:“毛主席的书上说的许多事,我都亲身经历过,我可以给你们做点辅导嘛!”就这样,爷爷经常给我讲述《毛泽东选集》中的许多故事,我也因此记录下了和爷爷学习的笔记。爷爷终身学习、探索真理的执着精神深深地影响了我。现在,每当我翻开当年和爷爷学习的笔记,爷爷的音容笑貌就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要成为“又红又专”的接班人,不仅要学好书本中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这一点,爷爷也是极为重视。爷爷外出视察,只要有机会,就会带上我和哥哥。爷爷每次都说:“带你们出去不是去玩的,是要你们看看工厂,看看农村,接触社会。”他要求我们写日记,把看到的记录下来,抽空还要亲自检查。爷爷常说:“干部子女往往容易背上一种包袱,自以为比别人优越,这是十分要不得的!你们一定要放下架子,同工农群众打成一片,不搞特殊化,要能过艰苦的生活。”1966年暑假,我才 14岁,爷爷特意安排我和哥哥援朝到中央警卫团的基层连队当兵锻炼。两个多月的军营生活虽然又苦又累,但我们收获很大,这为我以后的军旅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面向未来,立志成为德才兼备的新型军事人才
爷爷高度重视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和新型军事人才培养。1954年,爷爷在军事学院举行考试时的讲话中明确提出:“我们的干部必须是有德有才”,“只要我们有了这样大批的德才兼备的干部到陆军、海军、空军中去,在党的领导之下,全军努力,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的革命军队的建成就一定可以实现”。(《朱德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 1997年版,第832页。)
1964年暑假,爷爷和董必武去东北视察,专门带上了我和哥哥援朝,这次视察我们去了很多地方,但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视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哈军工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军在苏联专家帮助下组建的第一所军事技术工程学院,老一辈革命家们对这所学校的建设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学院成立之初,爷爷就为学院题词:“努力学习近代科学技术,为建立巩固的国防,保卫国家而奋斗!”在视察中,当爷爷看到哈军工在短短的几年之内,各项工作就已经走上正轨,不仅为国防建设培养出急需的人才,还出了不少科研成果时,非常高兴。他对我们说:“你们将来要考这个学校,将来的战争是科学家的战争,不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是打不了仗的!”第二年,朱和、朱春元双双考上了哈军工,爷爷得知后特别高兴,他对我说:“你要向他们学习,现在就要努力啦!”
但是我没有他们那样幸运,1966年,我刚上初中,“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
1970年,我参军了。爷爷说:“你现在已经走上社会了,你还年轻,特别是经历了‘文革’,缺少系统的学习,需要补的知识还很多,要学政治,学马列,同时也要学科学文化知识。 ”当爷爷得知我的文化学习资料较少时,就派秘书专门给我寄来了一套高中教材,让我抓紧时间补习文化知识。
按照爷爷的要求,我在基层连队利用业余时间基本上补完了高中的课程。部队的首长很关心我的成长,鼓励我去上部队的指挥院校。爷爷知道之后却说:“你一个小排长,让你研究军一级的指挥,能行吗?你必须要首先成为技术专家,必须先上学习科学技术的大学,要补自然科学这门课,上军事指挥院校那是以后的事!”就这样,我没有进指挥院校,而是按照爷爷的要求,一直在基层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1974年 8月,88岁高龄的爷爷去秦皇岛海军基地视察并检阅海军舰艇部队。临行前,爷爷专门把我从部队叫回来,说是要带我去看看海军的现代化装备。奶奶向我交待说:“你去还有两个任务,一是担任摄影,二是照顾一下爷爷的行动,爷爷毕竟是 88岁的老人了。”
8月 19日上午 8时,爷爷在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和副司令员刘道生的陪同下,来到军港码头,担任旗舰的、我国自行研制的 223号新型导弹驱逐舰挂满旗(这是海军的最高礼节),迎接爷爷的检阅。甲板上,水兵们队列整齐,气宇轩昂,舰长、政委跑步来到爷爷的面前,立正、敬礼、报告,并代表全体指战员对爷爷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到达指定的海域后,只见接受检阅的舰艇按一路纵队依次从 223号舰的右舷驶过,每艘军舰的全体官兵均在右舷列队行注目礼。据海军的同志介绍,这是海军艇队接受检阅的礼仪。检阅结束后,又开始按预定的科目进行汇报表演。
当爷爷听说所乘的 223号舰和参加操演的舰艇都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时候,十分高兴。此时,一艘核潜艇从海面上驶过,爷爷马上就问到:“这也是我们自己制造的吗?”
萧劲光回答:“是。没有一个零件是进口的!”
“好,好啊!谢谢同志们,为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作出了成绩!现在,我们不仅有了强大的陆军、空军,还有强大的海军,这是我们人民军队的光荣啊!”爷爷兴奋地说道。
“我们海军能有今天的成果,依靠的是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您也为海军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萧劲光在一旁说。
“我们年岁大了,还要靠你们继续努力,一定要把我们的海军建设成强大的、现代化的海军。”爷爷笑着对萧劲光和刘道生说。
“朱老总,您过去是我们的总司令,现在仍然是我们的总司令。”刘道生动情地说。
看到爷爷为我军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绩的喜悦之情,我的心里也非常激动。在深受鼓舞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老一辈革命家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我虽然因“文革”的原因影响了学业,但在爷爷奶奶的要求下,一直坚持自学,这使我在多年后能够比较顺利地完成了大学的学习。毕业后,我一直从事我军武器装备科研工作和军事理论研究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领导下,我军研制雷达与电子战装备的科研工作取得了重大成绩,成功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整体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少数装备领先于世界水平。作为一名在这个领域中工作30多年的科技工作者,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获得了多项国家和军队的奖励,为我军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回首走过的路,在我内心深处,感触最深的是,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总能感觉到亲爱的爷爷奶奶就站在我的身后,一直在鼓励我、支持我、鞭策我,给我前进的动力!
今天,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在以中国体彩网,中国体育彩票app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勇敢面对新的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断奋斗。
〔作者朱和平,朱德之孙,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空军指挥学院原副院长,北京 100097〕
(责任编辑:宿凌)
(来源:《党的文献》2016年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