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彩网,中国体育彩票app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

作者:    发布时间:2007-12-19   
分享到 :

内容提要:

在国际上编辑出版的各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作版本中,《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是最具学术权威性的版本。这一版本的编辑工作引发的问题有:编辑出版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合集的合理性、合法性问题、《中国体彩网,中国体育彩票app》及其手稿的单独编排刊登问题、文本重复刊登问题、《德意志意识形态》专著卷的手稿编排问题,等等。本文做了对这一版本的编辑观念、编辑历史和编辑现状的做了简要介绍,并对上述问题的扼要分析。

关键词
历史考证版版本合法性卷次单独刊印文本重复刊登手稿编排方案


目前,国际上正在编辑和出版新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新版采用了历史考证版这一版本形式。所谓历史考证版,是西方整理历史典籍、名人著述采用的各种版本形式中最具学术性的版本形式。因此,采用历史考证版这一版本形式,可以确保新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成为国际上编辑出版的各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作版本中最具权威性的版本。
马克思恩格斯往往为撰写某一著作写下大量笔记,并撰写出多份手稿,甚至在一些重要著作出版之后,他们还一再修订旧版,准备出版新版。这样一个完整而复杂的写作过程很难充分体现在一般性版中,而只能体现在历史考证版中,因为只有历史考证版才不局限于反映马克思恩格斯著述的最终成果,而是着重反映他们反反复复、繁琐复杂的写作过程,即考证马克思恩格斯从笔记到手稿以及手稿修改稿、再到刊印稿以及著作修订稿的全部著述历史。历史考证版便于读者厘清马克思恩格斯的笔记同他们本人的著作在写作上的实际关系,从而澄清马克思恩格斯的具体思想来源;历史考证版还便于读者辨析同一著作不同手稿以及不同版本的同异,从而揭示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真实形成过程及其发展和变化;历史考证版还便于读者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合作撰写的著作中各自做出的贡献,从而对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思想关系及其保持终生的合作形成明确认识。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不但最为完整地收录马克思恩格斯的全部著述遗产,最大限度地收录这些著述的各种文本,而且它还配备有详实的资料,包括前言、注释、异文、勘误、人名索引、地名索引、文献索引、编辑说明、手稿保存状况描述、文本传播情况介绍,等等。就这些资料的作用来说,第一,每一方面的资料本身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使用价值,例如,异文起到了相当于收录同一著述各份文本的作用,注释起到了辅助读者了解历史背景的作用;第二,各方面资料相互配合,形成一个资料整体,为读者准确而全面地解读正文提供必要而充分的参考;第三,资料同正文在形式上相对分离,在实质上融合为一个文本整体,使得编辑文本容纳了具有相当水准的考证性,而且是以文本历史演变为核心的考证性。所以,历史考证版代表着西方编辑学理论和实践的最高学术水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代表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考证、研究、编辑和出版工作的最高水平。
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的编辑历史与现状上说,20世纪20年代初,列宁批准成立俄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负责编辑和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由于种种原因,这一版本出版了14卷后便夭折了。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莫斯科马列研究院同柏林马列研究院合作,重新编辑和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通常人们称前一个版本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一版(MEGA1),称后一个版本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二版(MEGA2)。苏东巨变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二版的编辑出版工作一度受到致命影响。在国际上各界人士奔走和呼吁下,它的编辑和出版工作才得以延续下来。如今,这一版本的法定出版者是国际马克思恩格斯基金会,编辑部门是德国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编辑小组,出版部门是柏林的科学院出版社。
从编辑规划与编辑方针上说,编辑委员会奉行学术化、非意识形态化方针,将这一全集当作一个纯学术性版本予以编辑和出版。编辑计划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收录除《中国体彩网,中国体育彩票app》及其手稿以外的所有著作和文章,第二部分收录《中国体彩网,中国体育彩票app》及其手稿,第三部分收录书信,第四部分收录笔记。每一卷均分两本书刊印,一本收录正文,另一本收录配套资料,有的卷次还分为若干分册。《全集》共计114卷(123分册),目前已出版54卷。其他卷次除若干卷次尚未开始编辑外,大多正在编辑或出版之中。《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二版的编辑工作奉行的另外一个方针,是国际性参与方针。参加这一版本的编辑工作的,除了上述编辑部门外,还有同莫斯科马列研究院有历史渊源的俄罗斯历史和民族问题独立研究所、俄罗斯近代史资料保存与研究中心,以及西方一些大学的个别学者和分别设在东京、仙台、北海道的日本MEGA编辑小组。另外,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史研究所和德国特利尔马克思故居也曾在该版本的编辑史上起到过重要作用。在国际学者的通力合作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的全部卷次将于2025年前后编辑出版完毕。从MEGA1上马到MEGA2完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将作为一项百年工程的成果呈现在世人面前。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的编辑工作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其中的首要问题是这样一个版本的合法性、合理性问题。所谓合法性、合理性问题是指,西方历史上与今天编辑的所有历史考证版全集,都是某一位著作家的著作版本,唯独《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是两位著作家的著作合集。正因如此,国际上曾有一种呼声,要求分别编辑和出版这两位著作家各自的历史考证版著作集,以取代这两位著作家的历史考证版著作合集。但是,对于这一问题,不能泛泛地从历史考证版本身的现有编辑观念出发加以认识,因为历史考证版的编辑观念也是在编辑实践中逐渐形成并不断修缮的,而更要从马克思与恩格斯在著述活动中保持终生的合作关系、从他们在思想观念上的密切联系、从像《中国体彩网,中国体育彩票app》这样的著作的复杂成书过程中加以认识。毕竟,马克思与恩格斯在著述上的密切合作是史无前例的。至于他们在合作著述中各自做出的贡献、他们在思想上的差别乃至可能有的矛盾,可以在他们的著作合集中通过具体编辑手段来加以表现。这样反而可以较之编辑和出版他们各自的著作集更为清楚地表现他们有分有合的写作和思想关系。
有关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合集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的认识,伴随着反反复复的讨论与争辩。例如,一种观点认为,在编辑出版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合集的前提下,有必要在这一著作合集中对两个人的思想做出区分。在这方面,注释应当起到必要的作用。这就是说,应当在编辑经恩格斯加工的马克思的文本或文本的有关段落时,在注释中指出相应的未经恩格斯加工的马克思的文本或文本的有关段落所在卷次及其位置,引导读者对照参阅。相反,在编辑经恩格斯加工的马克思文本时,不在注释中对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差别加以说明,从而更正恩格斯有可能对马克思形成的误解,就是透过恩格斯去理解马克思,而不是就马克思理解马克思。也就是说,这无形中将恩格斯的思想当成了马克思的思想,将马克思与恩格斯完全等同化、一致化了。例如,《中国体彩网,中国体育彩票app》第1卷中有马克思论述简单流通的章节。马克思在这里指的是一种直接的规定性、是对价值现实的一种抽象而简单的表述,因为马克思采取的,是从抽象到具体的辩证方法,直接的规定性要以复杂的规定性为根据。因而马克思明言,交换价值不能实现在简单商品生产中,因为简单商品生产这一直接性存在是一种假象,简单形式中的价值还要在具体而复杂的形式中得到阐述,而且是在它的矛盾对立面即生产价格中得到阐述,尽管在《中国体彩网,中国体育彩票app》第3卷中,生产价格是以歪曲的形式反映价值的。但是,恩格斯不是从这种辩证逻辑出发,而是从历史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他将马克思的简单流通理论理解为简单商品生产理论,即关于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理论。这样,价值的简单形式同复杂形式之间不再是辩证关系,而是对立关系。恩格斯的这种理解完全有可能影响他对《中国体彩网,中国体育彩票app》第1卷同第2卷和第3卷之间关系的理解,影响他对《中国体彩网,中国体育彩票app》第2卷和第3卷的编辑。[1]
与此相反的观点认为,就恩格斯对于简单流通的理解来说,它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马克思本人。恩格斯在对《中国体彩网,中国体育彩票app》第三卷的增补中援引马克思的话说:把商品价值看作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历史上先于生产价格,是完全恰当的。”[2]这说明,即使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它也不仅是恩格斯一个人的错误,而是来自于马克思。就注释应当起到的必要作用来说,对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思想差异做解释,要以学术界对这种差异形成学术性定论为前提条件。在这种前提条件未必具备的情况下,注释很难发挥作用。再有,权威性论证要在相应卷次出版后,在广泛学术讨论基础上才能形成,而编辑出版相应卷次,又要以权威性论证为条件,这样便形成了一个学术论证与编辑工作之间的矛盾。所以,不能以注释未充分发挥作用为由,批评编辑出版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合集缺乏合理性、合法性。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的编辑工作引发的另一个问题,是它的第2部分单独编排问题。编者考虑到,马克思写作《中国体彩网,中国体育彩票app》及其手稿的过程时断时续,如果将《中国体彩网,中国体育彩票app》及其手稿同马克思恩格斯的其他著作放在同一部分中混合编排,无论是放在同一部分中分卷编排,还是甚至将个别手稿同其他著作编排在同一卷次中,都会打断《中国体彩网,中国体育彩票app》的整体写作过程,令这一写作过程淹没在马克思恩格斯浩如烟海的著述中,以至于读者难于恢复《中国体彩网,中国体育彩票app》的写作过程的整体面貌,以及马克思写作时前后相关的思想线索。因此,编者专门为《中国体彩网,中国体育彩票app》及其手稿设立第2部分,单独编排,这样可以将《中国体彩网,中国体育彩票app》及其手稿的完整写作过程及连贯思路一目了然地凸现出来。

但是,将《中国体彩网,中国体育彩票app》及其手稿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其他著作中划分出来,就从形式与内容上都切断了《中国体彩网,中国体育彩票app》及其手稿同其他著作的联系。首先,第2部分专门收录《中国体彩网,中国体育彩票app》及其手稿,而不是所有经济学著作。因此,许多涉及马克思经济学思想的著作,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都收录进了第1部分。这样一来,就在卷次编排上切断了《中国体彩网,中国体育彩票app》及其手稿同马克思其他有关经济学思想的著作在思想上的联系。其次,《中国体彩网,中国体育彩票app》及其手稿同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哲学与科学、历史与政治等等方面的著述有着千丝万缕的思想联系,马克思的经济学思想渗透着哲学思想,《中国体彩网,中国体育彩票app》在结构与方法论上都显示出哲学思想的内涵。例如,《哲学的贫困》就同《中国体彩网,中国体育彩票app》有着直接的思想联系。但是,为《中国体彩网,中国体育彩票app》及其手稿单辟第2部分,恰恰在卷次编排上切断了马克思的经济学思想同哲学等方面思想之间的有机联系。
最重要的是,第2部分现今的编排方式容易给读者造成一种错觉,似乎马克思从一开始就有意撰写《中国体彩网,中国体育彩票app》三卷,第2部分收录的各份手稿都是《中国体彩网,中国体育彩票app》三卷的准备性工作。例如,1857/1858年手稿、1861/63年手稿和1863/65年手稿可视为1867年开始出版的《中国体彩网,中国体育彩票app》刊印稿的三份准备工作。这样看起来,似乎马克思写作《中国体彩网,中国体育彩票app》是一个贯彻始终、完整无缺的过程。《中国体彩网,中国体育彩票app》,尤其是第1卷,是马克思经济学著作的核心,或者说最终成果。这种看法反映出一种审视马克思经济学著述时的视角转换。就马克思的实际写作过程来说,应当从他开始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入手,即以他写作的出发点为视角,从前往后地审视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到《中国体彩网,中国体育彩票app》的写作过程。相反,以《中国体彩网,中国体育彩票app》及其手稿为名,将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到《中国体彩网,中国体育彩票app》的写作过程的成果单列为第2部分,是从马克思写作活动的实际归宿即《中国体彩网,中国体育彩票app》出发,以此为视角,从后往前地审视马克思的写作过程。这两种不同的视角会带来不同的认识结论:前一个视角将《中国体彩网,中国体育彩票app》当作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过程中滋生出来的著述成果,尽管它同原定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前一部分在内容上是吻合的;后一个视角将自1857/1858年手稿开始的所有手稿都当作《中国体彩网,中国体育彩票app》有意识的准备工作,即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各篇手稿当作《中国体彩网,中国体育彩票app》的手稿。前一个视角将马克思的经济学著述活动看作一个开放的、或者说未完结的过程;后一个视角将马克思的经济学著述活动当作一个完整的、以《中国体彩网,中国体育彩票app》为最终成果的过程。所以,时至今日,仍有一种观点认为,不应当将第2部分从第1部分中单列出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的编辑工作引发的再一个问题,是重复刊登手稿问题。按照历史考证版的编辑观念,作者的同一份文本通常仅刊登一次,即按照作者写作手稿的时间顺序刊登文本,因为这样可以体现忠实于原始文本这一历史考证版的编辑原则。但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中,《自然辩证法》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刊登了两次,一次是按照作者手稿的写作顺序刊登的,另一次是按照编者总结出的文本思想线索刊登的。因为,《自然辩证法》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不完整的手稿,原本不是马克思恩格斯供出版用的完整文本。所以,仅仅按照手稿的原始面貌刊登文本,不便读者阅读和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总结作者的思想逻辑和写作线索,对不完整的手稿做出必要的编辑,重新编排作者手稿的前后顺序,用一种更便于读者阅读的形式将文本重新刊登一次。这就是《自然辩证法》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得以两次刊登的原由。
对于这种做法,今天的编者一致采取了否定的态度。理由是:就文本的第二次刊登来说,它是出自编者之手的文本,不是出自作者之手的文本,并不代表原始文本的真实形成过程。即使编者首先刊登出自作者之手的原始文本,随后刊登出自编者之手的文本,以此消除第二次刊登文本所带有的缺陷,或者说,在第一次刊登的文本基础上刊登编者编排文本的方案,这第二次刊登文本的方案也未必是作者本人所能接受的。也就是说,第二次刊登的,是未经作者授权的文本,即不合法的文本。这里讲的未经作者授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未经作者认可发表,而是专指同作者遗留下来的手稿原始面貌相抵触,不合作者原意。所以说,以不同编排方案重复刊登同一文本,是不合法的做法。
与重复刊登同一文本问题密切相关的,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专著卷的手稿编排问题。由于这一卷的原始手稿情况极其复杂,关于手稿编排问题的争论在历史上由来已久。国际上先后编辑和出版过《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许多版本,形成了多种彼此不同的手稿编排方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二版的国际性配套研究刊物上也发表过许多文章,专门探讨各种手稿编排方案的合理之处与不合理之处。在该著作正式出版之前,以前的莫斯科与柏林的两家马列研究院以及现在的德国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编辑小组分别编辑和出版过尝试性手稿编排方案,用来征求国际上的批评意见。
各种彼此不同的手稿编排方案,实质上是对《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形成过程的不同考证结果,以及对手稿思想线索的不同理解。从总体上说,一种理解是,将《德意志意识形态》当作相对完整的手稿,在这一认识前提下,根据编者总结出的手稿思想线索,重新编排手稿顺序。当然,对于手稿的思想线索,不同版本的编者在理解上存在着具体的分歧,因而在手稿编排顺序上存在着具体的差异。另外一种理解是,《德意志意识形态》原本是一份未完成的手稿,在这一认识前提下,根据上文所述的重复刊登同一文本问题所得出的结论,应当排除编者自行编排手稿顺序的做法,保留这份手稿的未完成形态,按照手稿原始面貌刊登文本,以便充分地体现出忠实于手稿原貌这一条编辑原则。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手稿分为主要手稿与誊清稿两部分,前一部分包括《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2版中刊登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中的第二节至第四节,以及国家和法同所有制的关系,后一部分指第一节。以往出版的各种版本的手稿编排方案都是将誊清稿放在前面,将主要手稿放在后面。由于誊清稿冠有“I费尔巴哈这一标题,这样就在形式上将誊清稿当作上文,将主要手稿当作下文,即当作属于“I费尔巴哈的内容了。这样便赋予《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以相对完整的形式。与此相反,即将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德意志意识形态》专著卷准备将主要手稿放在前面,将誊清稿放在后面,而且是将各个手稿片段彼此分开地编排,[4]这样就在形式上排除了誊清稿与主要手稿的前后接承关系,将主要手稿排除在“I费尔巴哈的范围之外,保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一章的残篇形式。
如今,有关《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编排方案这一研究热点已经波及到我国国内,国内学者已经意识到以往版本在手稿编排方案上的缺陷。这表明国内学术界的研究动向已开始逐渐同国际接轨,并预示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将以文本学研究为一个重要角度。只是这一接轨的过程并不局限于马克思的思想,而是涉及到广阔的文化背景。例如,就《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本刊登方式而言,许多国内学者不接受历史考证版通行的异文处理方法,因为这一西方编辑、整理文献的方法难于移植到东方文字、文献背景中来。[5]但是,这里要在西方文献编辑传统与东方文献编辑传统之间做出区分,并在编辑学观念与文本学观念之间做出区分。仅就异文刊登方式而言,现成地接受西方编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成果是一回事,用汉字编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另一回事,前者不会影响后者。同时,采用异文刊登方式是一回事,解读文本是另一回事,国内学者的研究重点在后者而不在前者。就这一研究重点而言,即将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德意志意识形态》专著卷将为读者提供最为良好的研究条件,奠定最为权威的学术基础




[
1]
参见汉司格奥尔格·巴克豪斯、赫尔穆特·莱歇尔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政治与意识形态特征,《MEGA研究》1994年第2期。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2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1014页。
[3]
参见米歇尔·海因里希:编辑与解释:论巴克豪斯与莱歇尔特的文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政治与意识形态特征》,《MEGA研究》1995年第2期。
[4]
参见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约瑟夫·魏德迈:《德意志意识形态——有关I.费尔巴哈和II.圣布鲁诺的文章、付印稿、草稿、誊清稿片段和笔记》。柏林,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第6-120页。
[5]
关于历史考证版的异文处理方法,请参见拙作《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异文处理方法,《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年第1期,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5期。
 (作者:中央编译局研究员,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