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彩网,中国体育彩票app

毛泽东、朱德致闻一多家属唁电收发时间考

作者:    发布时间:2013-10-30   
分享到 :

毛泽东、朱德致闻一多家属唁电收发时间考

孙宇华 顾良飞 白永毅

1946715日,著名民主战士、西南联大教授闻一多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举国震惊。717日,毛泽东、朱德从延安给闻一多家属起草了一封唁电,电文刊登在1946719日《解放日报》上,《毛泽东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57页收录了唁电。全文如下:

昆明国立西南联大请转闻一多先生家属:

惊悉一多先生遇害,至深哀悼。先生为民主而奋斗,不屈不挠,可敬可佩。今遭奸人毒手,全国志士必将继先生遗志,再接再厉,务使民主事业克底于成。特电致唁。

毛泽东朱德

午篠

根据民国时期使用的电报日期表示法(即“韵目代日”法和“地支代月代时”法),“午”代表7月,“篠”代表17日,所以717日毛泽东、朱德起草了唁电,是毋庸置疑的。

目前在清华大学档案馆保存有一封电报,内容就是毛泽东、朱德致闻一多家属的唁电。实录如下:

昆明国立西南联大请转闻一多先生家属:

惊悉闻一多先生遇害,至深悲悼。先生为民主而奋斗,不屈不挠,可敬可佩。今遭奸毒手,全国志士必将继先生遗志,再接再厉,务使民主事业先抵于成。特电致唁。

毛泽东朱德

午兄

把清华馆藏电报与《毛泽东文集》所载电报内容进行仔细比对,发现共有五处不同:加“闻”字;“哀”换“悲”字;少“人”字;“克底”换成“先抵”;落款“午篠”换成“午兄”,并多一个“印”字,表示盖有印章。前三处文字不同但意思不变。第四处“克”、“先”字形相近,“底”、“抵”音同,当是误字。最主要的区别是第五处,电文的结尾“篠”变成“兄”。“兄”不是“韵目代日表”中的字,可能是“篠”音的方言口误。从两封电报中能看出两者的句子结构、观点和语气完全一样,字数也相同,清华馆藏电报保留了原版风貌,应当与《毛泽东文集》所载电报出自同一份电报稿。笔者试图从中央档案馆找到电报手稿和行文登记,查寻电报发出的日期,但没有查到底稿和记录。后经仔细查阅清华馆藏电报,从中找出了发出时间。

一、电报的发出时间是1946723

该电报的来报纸盖有蓝色椭圆公章,上书:“交通部昆明电信局来报处。”汉字电文非常清楚,文字简洁,无标点符号(标点当字收费,所以一般都省掉)。汉字下的数字就是电报局接收到的电报码,每四位数一组对应

一个汉字,汉字是由译电员翻译后填上去的,属明码电报。电报中个别字与《毛泽东文集》所载电报不同,经我们核对电报码表,文中电报码和汉字完全对应,不是电报译文的错误。最后的“印”字下的电码“sl”是英文“seal”的缩写,属于交流用语,即盖有印章之意。正常情况下,发报时间等关键信息应填在来报纸相应表格中,而这封电报上部分的表格除备注栏和发报局栏外,其他各栏都是空的,这给后人查明发出时间带来了困难。

笔者阅览了近百件民国时期的电报档案,并查阅了民国的电报规范,终于得出一条重要结论。本电报的报表关键字不是填在表格里,而是打在报文首行,形成半行细小的字母和数字:“cqq327 m fushih 2000 87 23/7 1630。”这些“密码”经研究后对应解释如下:

cqq327”指流水号数,是收报局登记的序号;“m”指报类,即各种业务类别的纳费标识,有寻常电“p”、加急电“d”、政务电“s”、预付返回电“rp”、送达告知电“pc”、 面交电报“mp”等(“m”即“mp”的简写);“fushih”是发报局名,即肤施(延安的旧称)电信局;“2000”指原来号数,系发报局登记的流水号;“87”是字数,即共87个字(按字计费);“23/7”是发报局的发电日期,即723日;“1630”指发电时刻,即1630分。

以上信息表明,该电报是1946723日下午4点半,从肤施电信局发出的。

为进一步求证这个结论,笔者走访了昆明市电信局对电报密码颇有研究的77岁的老科长朱朝祥。他对该电报首行“密码”的解释与笔者的研究完全一致,并直接念出电报发出的时间是7231630分。

另外,电报上部分表格备注栏中还有一行小字“28 0133 wl”,是说昆明电信局收报时间是28133分,“wl”是值机员代号。电报纸右上角的草书“琦”是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的签字,其右侧分列错开写了一句话 “呈阅后送闻一多夫人 久庵 七廿九”,旁还有“廷谦 七廿九”,这分别是西南联大文书室主任周久庵和西南联大秘书章廷谦的签字。电报最右边有一竖行小草字“已抄送 七卅一”。这样,我们得到一个清晰的时间表,延安723日下午发出电报,28日昆明收到,29日西南联大校办签收电报,31日抄送闻一多夫人,事情处理完毕后电报存档。

二、电报延误的原因何在?

是什么原因导致电报的发出时间从17日延至23日,且5天之后才传抵昆明呢?笔者试从当年的形势作一点推测。

闻一多惨案发生后,毛泽东、朱德在17日起草了电报却没有及时交付,应当是有所考虑的。17日前后,昆明特务活动猖獗,党中央可能考虑到对闻一多家属安全的影响而择机发报。随之全国学界和民盟追悼、抗议、反迫害之声一浪高过一浪,报纸电台连日追踪,甚至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才使得毛泽东、朱德将电报放心交发。而《解放日报》是中共中央机关报,提前登载电报,既不会对家属安全产生影响,又鲜明表达了我党对于民主人士被暗杀的愤慨。笔者还走访了90岁的原北京市电报局局长贾峰戈,他曾任延安中央军委(无线)总台台长助理。他介绍说,中共进驻延安时保留了国民党的肤施电信局,从发报到收报中间有5天的间隔,大大超出了处理时限,有可能是被国民党截留审查过。

经过上述考证,笔者认为,今后史料文字在描述这一历史事件时,起草电报的时间可用传统的1946717日,即以当年《解放日报》的717日电文为准。但如果刊登清华馆藏电报图片,注解当为“1946729日,西南联大收到毛泽东、朱德致闻一多家属的唁电”更为贴切。

〔作者孙宇华,女,清华大学档案馆研究馆员;顾良飞,清华大学档案馆馆长;白永毅,女,清华大学原党委常委、档案馆馆长,北京100084

(来源:《党的文献》200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