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1期【12】
附: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第十三届年会
入选论文目录
张永健:创造中国新诗诗体形式的最好构想——浅论毛泽东关于新诗诗体形式的论述
胡国强:论毛泽东诗词对我国传统诗词格律的变革与创新
张承源:毛泽东对古代诗话词话的发展创新
刘汉民:“要搞就要搞得像样”——毛泽东的诗论与诗词创作初探
秦中吟:实践证明了的科学诗论 ——浅谈毛泽东的诗词理论
兰书臣:诗要用形象思维——对毛泽东诗论的一点认识
杜贤荣:新诗旧诗两相宜——略谈毛泽东的诗歌观
何联华:毛泽东论诗词创作给我们的启示
吴果忱:毛泽东诗词对我国传统诗词理论的变革与创新
魏 维:毛泽东诗词艺术给我们的启示与借鉴
易 礼:毛泽东诗词的变革、创新与成功之路
——兼论毛泽东诗词对屈原楚辞的继承
张德有:毛泽东词论和词作与唐宋词主要流派的关系初探
国印周:用毛泽东诗词的创作思维推进诗词改革
李德身:毛泽东诗论中的“古为今用”和“推陈出新”
白 帆:毛泽东诗论和诗词对我国当代新诗创作的影响
李前高:毛泽东诗词和诗论对中华诗词创作的启示和意义
李同义:毛泽东诗词对我国传统诗词的继承与创新
粟多贵:论毛诗的独创精神对当代诗歌的影响
李新民:毛泽东诗词是当代诗歌创作的典范
孙勣元:毛泽东两首《沁园春》词对当代诗歌创作的启示
龙树准:中国诗歌向何处去?——学习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苏文聪:毛泽东诗词中的美学创新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魏丕植:毛泽东诗词对当代中国人文精神发展的意义
孙 健 申 萍:毛泽东诗词精神对当代大学生人格塑造的价值
王迩宾:谈毛泽东诗论对诗人贺敬之的影响
王健虎:谈谈整理毛泽东诗论的点滴体会
吴正裕:《风尘集》是毛泽东编印的第一本毛泽东诗词集
陶文鹏:毛泽东诗词的浪漫主义艺术
吴欢章:毛诗和鲁诗
丁 毅 范英梅:毛泽东诗词中的赋比兴
邓国栋:毛泽东诗词与中国古代名作对比研究
王 军:毛泽东诗词辩证法思想初探
吴 刚:毛泽东诗词的史诗品格
李 琦:豪放的梅花:《卜算子?咏梅》翻出的千古新意
王 蕾:偏于豪放 不废婉约——毛泽东对宋词两大风格的继承
王德玉:略论毛泽东诗词创作中“婉约”与“豪放”的辩证关系
夏家顺:浩气吐壮词 高歌激雄心——论毛泽东诗词的崇高美及其当代意义
陈德述:论毛泽东诗词中山水意象的审美意蕴
降边嘉措:毛泽东诗词中的山与雪
薛建民:毛泽东诗词中的山和水
程国平:毛泽东诗词化用《庄子》中语象刍议
李文庆:诗不能“直说”——毛泽东诗歌艺术特质论初探
李锡炎:毛泽东诗词文化的艺术特质与当代启示
李中阳:毛泽东诗词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
刘海清:“润之词研究”刍议
龚国基: 浅论毛泽东诗词修改艺术
张守金:人民之山我为峰 境随意高诗恢宏——略谈毛泽东诗词的意境创造
顾效荣:略论当代民族新体诗歌
朱向前:从两则史料看胡适评毛诗——兼与周策纵论“老胡“诗
阿义顶?克里木拜:浅谈毛泽东诗词哈萨克文翻译
宋苍松:毛诗考略(两篇)
张仲举 张纯厚 姚玉婷:《沁园春?雪》五辨正
黄玉杰:毛泽东1937年在延安书赠丁玲诗词手迹考述
吴海坤:论毛泽东诗词的爱国主义精神正能量
奚仁德:从诗词创作看毛泽东的“中国梦”
夏远生:毛泽东诗词凝聚中国梦
张永印:言诗寄壮志 情牵中国梦——学习中国体彩网,中国体育彩票app讲话蕴涵毛泽东诗词札记
张德学:毛泽东诗词对实现中国梦和当代诗词创作的指导作用
陈同钢:毛泽东诗词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张 可:毛泽东诗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郭久麟: 论毛泽东诗词在中国20世纪诗歌史上的地位、成就和影响
高云梧:毛泽东诗词美育功能及其传播的思考
季 琛:毛泽东诗词和文明中国的崛起
徐志诚:学习和弘扬毛泽东诗词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罗映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诗词体现的《讲话》精神思考
罗浩波 张海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词早期“唯我”“勤体”意识的闪耀
杨明辉:毛泽东诗词中诗人形象的塑造及其启迪初探
杨季瑶:从“诗言志”和“革命两结合”看毛泽东对中华传统诗词的
飞跃发展
周炳钦:万里征程,以诗言志——毛泽东与他的长征诗词
张树德、李晓辉、康明旭: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颂歌
——论毛泽东诗词的军旅特征
张晓亮:人民大众的诗意“话”剧
赵锦荣:风云诗史井冈山 雄关漫道勇向前
——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和勇攀高峰的坚定信念
宋晓来:关于毛泽东诗词文化的思考
汪云光:学习毛诗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王方节:一个农民眼中的毛泽东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