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彩网,中国体育彩票app

关于党史研究的理论借鉴问题

【7】

作者:欧阳淞    发布时间:2013-05-30    来源:中共党史研究
分享到 :

(三)注重理论鉴别

加强理论借鉴,并不是主次颠倒、生搬硬套,更不能良莠不分、全盘接受。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清优与劣,甄别真与伪,要做到学习借鉴但不为其左右,使理论借鉴更好地服务于党史研究的深化和党史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第一,分清先进与落后。随着理论借鉴的大门敞开,先进的理论和落后的理论会一起涌入。这就要求党史研究者保持清醒头脑,借鉴那些先进的、符合科学精神的理论,抵制并批判那些落后的、意识形态取向错误的理论。同一种理论也可能存在两个方面,也需要择其先进者而从之,摒其落后者而弃之。甄别的核心标准,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观点方法,另一方面是党和人民的实践需要。

第二,甄别是否切实可用。当前学术界学科交叉日趋紧密,学术流派也越来越多。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理论借鉴时,要甄别将要借鉴的理论是否同党史研究真正相关,是否真能被用于分析党史问题。只有加强甄别工作,才能避免理论借鉴出现“形似而神不似”的尴尬。近年来,随着党史学界的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被越来越多地吸纳进来。但是,对于其他学科某些新颖的概念、原理和分析框架的盲目追求乃至生吞活剥、不求甚解的运用,又使得一些研究成果陷入“理论泛滥”的误区。仿佛只要能照抄照搬几个洋概念、洋框架,就是创新。这样的运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论借鉴,反而会损伤党史学自身的发展逻辑,应当引起研究者的足够警觉。

第三,服务于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任何一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学术理论体系。理论体系是各学科最为显著的方法论的集合,它构成了各自学科的核心知识,是本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标志,又是研究者开展各自领域研究的基础。与其他一些社会科学的学科相比,党史研究要形成一套成熟的、完整的、富有学科特色的学术理论体系,尚需时日。正因为如此,我们才特别需要进行理论借鉴。要服从服务于党史研究,既要借鉴吸收先进的理论和方法,还要将这些理论和方法与党史学科的特性相结合,努力实现向党史学科体系建设合乎学术逻辑的回归,使借鉴的理论和方法融合到党史学科理论体系之中,为构建党史学科理论体系作出贡献。

(四)加强组织引导

理论借鉴涉及面广,政治性和学术性都很强。党史部门有责任加强对理论借鉴的组织引导,着力搭建信息交流平台,跟踪和掌握国内外学科动态,为理论借鉴工作提供有力指导和有效服务。

第一,树立正确导向,坚持党性原则和科学精神的统一。加强组织引导,一方面要本着对党、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教育研究者强化党性原则,牢固树立党的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另一方面要本着对学术研究负责的态度,真正抓住学科互涉的机理,借鉴吸收其他学科的先进理论和方法,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学术民主,鼓励科学探索,营造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研究环境,鼓励党史研究多出成果、多出人才。

第二,搭建理论借鉴的信息平台,实现成果共享。要在党史刊物、党史网站和图书资料库中充实相关学科的前沿性学术著作和研究资料,刊载有建树的理论借鉴论文,加强学术舆论的引导。要建立理论借鉴成果交流机制,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要加强与党校、干部学院、高等学校、社科院所等研究机构的交流,搭建稳固的学术合作平台,充分借助这些机构对于学术思潮、学术动态敏感且反应和吸收较快的优势,实现协调配合,形成团结协作的工作合力。

第三,积极组织学科间、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及时掌握学科动态。加强理论借鉴必须及时掌握相关学科的国内外学术前沿动态,而掌握学科动态又必须借助学科间、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从学科交流看,党史研究是一门跨领域的学问,与各相关学科有着研究上的交叉。从国际交流看,党史研究又是一门国际化的学问,不仅在我国港澳台地区,而且在日本、韩国以及美国、西欧等国家的学术界,党史研究都堪称显学。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的几代学者都将中共党史研究作为自己的核心业务。国际国内各相关学科的研究者在中共党史有关研究领域作出了大量富有开拓性的工作。实际上,国内党史学界有相当数量研究成果可与之研讨或争鸣,皆因自身努力不够而未能形成一个更高的现代学术交流平台。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求党史部门积极承担起组织学科间、国际间学术交流的责任,协调各方面资源,为研究者及时掌握最新研究成果及理论和方法提供必要的支持。